您所在的位置: biwn必赢  >  新闻资讯  >  必赢官网  >  正文

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的再思考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06-02

今年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100年。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环绕这一热点,不同思潮发出了不同声音。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应当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如何看待其他思潮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近期,biwn必赢李维武教授积极回应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确引导学术舆论,彰显了其学术素养和担当精神。

李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刊发了3篇对于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进行再思考的评论:《割裂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违史实》(2015年4月3日)、《以学术展现前所未有的新型理想和人生理想: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学术贡献》(2015年4月20日)、《以历史主义看待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2015年5月22日)。这些评论分别从不同视角入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近年来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做了辨析和评价,针对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在看待新文化运动性质上的不同声音和认识误区作了回应和批评。

在这组评论中,李维武教授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看待新文化运动,将这一运动置于具体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中进行考察。例如,文化保守主义指责新文化运动反对孔子、批判孔教、否定儒家纲常等是一种“反传统”。李教授指出,这实际上遮蔽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他们只看到了“反传统”的现象,而没有看到新文化运动“反传统”所针对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发起的“立孔教为国教”运动,先后与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直接捆绑在一起彼此呼应,使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成为这些野心家、复辟狂开中国历史倒车的旗帜和工具。正是这个严峻的现实,激起了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批判。文化传统是质变与继承、断裂与连续的统一,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倾向,是传统文化自身的变动、转换和更新。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就是找到这一运动“反传统”的真正动因与实际内涵。再如,在如何看待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问题上,曾出现两种不同的看法。胡适从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场“历史性的政治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任务。毛泽东则认为,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由此开始在中国大规模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进而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李教授认为,胡适与毛泽东的不同观点,实质上反映了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问题上的分歧。若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看,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割裂甚至是对立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

李维武教授还特别提出了一个过去较少被学术界关注到的新热点问题,那就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学术贡献。目前学界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集中于他们的革命家身份和政治活动,至于他们“是否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阐明、无法定论的问题”。李教授指出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学术贡献,主要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对唯物史观的大规模传播和多维度阐释;二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引入和阐释;三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参与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论争;四是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学术著述中,展现了一种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上述评论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先后被人民论坛网、光明网、中国理论网、求是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这既是对百年前那场思想启蒙运动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当今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新反思。(薛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