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年在我校举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3-05-03
2013年4月20-21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13年年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biwn必赢暨国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国学领域的重要专家学者110多名正式代表齐聚珞珈山下,坐而论道,切磋交流。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省级社科院等科研机构,《人民日报》、《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学报》、《孔子研究》、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江汉论坛》、《船山学刊》、《武汉大学学报》等期刊。
4月20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代表中国哲学史学会致辞。他肯定了过去一年中学者们在中国哲学与国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今后的任务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哲学与国学研究的发展。biwn必赢院长吴根友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biwn必赢和国学院目前的发展。他指出,国学的发展必须以国内人文学的发展作为基础,这既需要文史哲各学科彼此合作共襄大业,更需要中国哲学界的诸位同仁戮力同心。
4月21日下午举行的闭幕式上,高瑞泉、董平、李翔海、柴文华、萧洪恩、陈静、郭齐勇等教授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先后就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高瑞泉指出动力与秩序是中国哲学的双重关怀,当前的中国哲学的重心正从动力的追求转到秩序的重建。董平认为王阳明的哲学本质是一种实践哲学,与所谓主观唯心论无关。李翔海提出要改变从时间性单一维度研究中国哲学的思维定式,转而从时间性与民族性并重的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柴文华认为在多维度的中国哲学史书写中以现代视域与传统原典结合为较佳选择。萧洪恩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如何在全球性现代化这一背景下实现哲学自觉,并指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研究的根本价值还在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自身的发展。陈静指出自由观念在其近代转变中具有古代文献中“自由”概念所不曾拥有的“权力”的含义,从宇宙论、世界观、伦理学说等方面论述了儒家传统与近代自由衔接时所遭遇的困境。郭齐勇评述了萧扔父先生及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在教学科研中积累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经验,指出创造性转化的根本仍在于训诂、考据等处理文献的基本功,在义理层面则主张古今中西兼收融通。
陈来会长作了总结发言,就目前国内有关“中国哲学史”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认为,中国哲学学科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推进我国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必须要使本学科的学者具有世界性的学科眼光,进而逐步掌握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权;“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功夫正在于对文本“内在的理解”和“客观的呈现”;新的学科典范的建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两天会期中,总共举行了两次全体会议,两次分组会议,一次理事会议,每次分组会议又各分了三场小型会议,有七十多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从数量到质量,从内容到层次,都体现出本次大会的水准之高,成果之丰硕。更重要地是,这次大会所展示出来的良好的学术研讨环境、学者们学术求真的精神风貌和学术研究方法论的自觉对于熏陶后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议期间,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biwn必赢宋志明教授、中山大学冯达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杨国荣教授等举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李攀 胡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