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biwn必赢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陶德麟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院顺利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5-28

本网讯(通导员柳沛桦)5月22日,由biwn必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与武汉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陶德麟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在biwn必赢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湖北大学40多所高校以及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和出版机构的100余名代表与会。

会议开幕式由biwn必赢党委书记龙滔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教授首先代表学校致辞。

周叶中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陶德麟先生的高尚品格与卓越思想,特别是陶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杰出贡献。他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研究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一是陶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其教育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不同于形形色色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外来的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想。陶先生的教育观和人才思想体现着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的辩证思考。二是陶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推进了中国现代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事业。三是陶先生作为武汉大学校领导,曾任研究生院院长与武汉大学校长,为武汉大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领导考证了武汉大学起源于自强学堂,并成功举办了100周年校庆;首推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政策;制定了武汉大学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与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力争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领导凝炼了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极大地推动了武汉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陶德麟先生女儿、武汉大学出版社编审陶佳珞女士代表家属在开幕式上发言。她情真意切地回顾了陶先生在教育方面对子女和学生的影响,讲述了陶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追求真理、满腔赤忱、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以及爱学校、爱学生的动人故事。她指出,陶先生把毕生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献给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事业,献给了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才的事业,献给了建设和发展武汉大学的事业。在教育子女和学生的过程中,陶先生视学生如亲人,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爱的真谛;在治校育才的过程中,处处彰显着爱智求真与家国天下的理论情怀。去年7月,教育部追授陶先生“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陶先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人格魅力、道德文章、学术成就,都是留给后人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会议发言由biwn必赢汪信砚教授主持。陶德麟先生生前的好友朱传棨教授、陶先生的博士生复旦大学冯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孙麾研究员、biwn必赢何萍教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天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立新教授先后发言。

朱传棨教授阐发了陶德麟先生的教育理念。陶先生主张,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绝不能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他十分支持学生有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朱教授认为陶德麟同志既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教育理念既深刻又系统,教育实践经验既厚重又感人。因此,我们对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更要继承和发扬。

冯平教授是陶德麟先生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陶德麟先生对她来说“如师如父”。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冯教授曾经对学生很严苛,而陶德麟先生一句“不能以自己现在的水平要求学生”如当头一棒打醒了她,使她明白老师是学生的助力者,而非评价者、批判者。她指出正是陶先生启发了自己,身为导师应当使自己的学生感受到自身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希望,陶老师这样的为师之道深深地镌刻在了自己的人生之中。在学术上,陶先生强调哲学工作者不应当局限于“某一派”之中,而更应该为全人类做贡献。陶先生曾指点她一定要读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分析哲学的思想。冯教授直言这对于当时的自己而言是打开了全新的学术视野,一直影响到她今天的研究,使她更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感叹于人类知识海洋的广阔。

孙麾研究员提出传承陶先生的哲学思想以及教育思想是当代学者的责任。他通过对陶德麟先生的几位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评述后指出,这些研究都体现出了问题提出的现实导向、学术研究的中国意识以及理论发展的基础研究这三个特点。这都与陶先生的哲学研究思想深刻契合。陶先生曾提出哲学不是自我封闭的精神运动,而应当与人类命运、民族的兴衰和人民的祸福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要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哲学研究每向前推进一小步,都是十分艰难的精神劳作,我们不可以用一大堆生僻的字词将问题的症结掩盖过去。因此,陶老师的哲学研究思想对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何萍教授回顾了她与陶老师的最后两次学术讨论。陶老师曾指出,教条主义的错误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但本质上还是理论上的问题。理论本身要深刻,要抓住根本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做学问不可大而化之,不可做空,而要以小见大。陶老师的理论中就没有一句空话、大话,而是抓住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根本环节。陶老师还指出要还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历史真相。今天人们总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审视苏联教科书,但陶老师指出,当时按照毛泽东思想来编教材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二次结合的开始。这个逻辑问题的厘清关系到我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史的正确认识。因此,对陶德麟先生哲学思想的继承和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特别是中国理论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王天恩教授认为,无论言传还是身教,陶老师都让大家如沐春风,这根本在于陶老师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陶老师在很早的时候就谈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相互融贯的,只有如此才能够造就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学科交叉会产生新学科,学科综合会产生新问题,当代学科一体化早在陶老师那里开始就有所践行。此外,陶老师的道德规则和做人原则有机统一。,他特别注重立志教育与励志行为相结合。“为学之道首在为人,为人之道,首在立志。志之所在,学之所归”,陶老师鼓励学生“立当代之志”,并且总是不吝赞美,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也都大加鼓励,令人终生难忘。陶老师一直激励着他在研究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不断创新。

陈立新教授指出,陶老师曾反复强调,哲学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智慧,是高耸云霄而又普照现实的阳光。爱智求真与忧国忧民的统一,这才是哲学家应有的境界。为此,哲学家应当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善于吸纳中外古今的文化成果。这些道理或许人们可以表达得清楚明白,甚至有更好的表达,但能否渗透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之中,且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这才是关键。陶老师的学术研究,是以当代中国现实处境为蓝本,他特别主张“教给哲学说中国话”,反对故弄玄虚、文字佶屈聱牙的文风。作为学者,陶老师在义理、考证、辞章等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让后学叹为观止。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银传教授主持自由发言。人民出版社马列部主任崔继新编审、biwn必赢萧诗美教授、福建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刘庆丰处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亚文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杂志社陈金清主编、山东师范大学郝立忠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倪素香教授、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邢媛教授、陶德麟先生的外孙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涓副教授先后发言,他们深情回顾了与陶先生的交往及其受到的教益和启示。

崔继新主任讲述了跟随陶老师学习的三点体会。他认为陶老师为人具有坚定的信仰,对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无限热爱;对于学问研究精益求精,具有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对于学生言传身教相结合,一直在影响着他的为人及学习研究。

萧诗美教授回忆了陶老师指导他写作博士论文的过程。陶老师非常尊重并支持学生的独到见解,对论文中的问题也都会进行耐心又严谨的指导。正是陶先生的支持和指导深刻地影响着他多年来的学术研究与发展。

刘庆丰处长表示陶老师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都自成体系,精深精妙,值得长期学习研究、弘扬传播。通过陶老师日常的言传身教以及对陶老师著作的学习理解,他深切地感受到,在陶老师丰富的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使用人才。不拘一格,不是没有“标准”、没有“取舍”、没有“格”,而是始终坚守“大格”、不拘“小格”、塑造“人格”。

左亚文教授就陶先生的文风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陶先生的文章逻辑严谨,丝丝入扣,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先生的文字论证十分精确透彻,可以说增一字则为多,减一字则为少。先生的文章十分有特色,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求真求舍,不说多余话。陶先生从不讲大话套话,只说自己的话,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二,文字朴实,平中见细,不生造字词。陶先生的语句都是经过学术上的锤炼以及理论上的深思熟虑之后的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第三,论证严谨,无懈可击。陶先生的逻辑论证如抽丝剥茧,丝丝入扣。

陈金清主编提到陶先生对《江汉论坛》的关心、关爱与关怀。《江汉论坛》创刊于1958年,它的创立与发展都与陶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陶老师也一直十分关心刊物的发展。此外,陶老师还一直十分牵挂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陈金清主编直言自己对陶老师的感激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郝立忠教授回顾了陶老师对自己当年博士论文的指导,他对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陶老师的指导始终深刻影响着他的学术发展,在今后他也会继续学习陶老先生的精神,努力将学术做得更好。

倪素香教授认为,先生用其一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教给我们学术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先生用他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之路。对她而言,先生不仅是一位恩师,也是长辈,是如父亲一般的亲人。先生的谆谆教导、时时的关心、暖暖的问候,让她终生受益。

邢媛教授指出,陶德麟先生在其60余年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工作中,始终坚信“一切关于人的问题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都是发生在这个现实的时代、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的问题”。因此,现实的教育工作,须从准确把握具体的人开始,须基于关于人的本质规定性的正确认识,也就是说,要依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确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开展具体的教育实践。这奠定了他教育思想的科学基础,也奠定了其教育实践的理念和方法论核心。在唯物史观框架下,基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和活动,构成了陶德麟先生教育工作的原则和实施依据。

陶德麟先生的外孙女于涓副教授讲到陶先生对她的影响十分深刻。她作为一名老师,能够深刻体会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真心换真心的可贵。因此听到各位老师对陶先生的追忆,十分感动。同时,能从各位代表的发言中学习到陶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见解,也令她收获颇丰。她谈到在家中陶先生也会十分认真地与家中成员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始终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各方思想以融会贯通。

闭幕式由biwn必赢姜锡润教授主持,biwn必赢院长李佃来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李佃来教授曾经为陶德麟先生送信三年,他回忆了与陶德麟先生的交往,总结和归纳了陶德麟先生在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的贡献与成就。他指出,陶老师的教育思想与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内在贯通的。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于“使人成为人”,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道德、有能力,更要有现实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关注当代中国现实,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而不能局限于抽象思辨的语言文字之中。李佃来教授最后表示,biwn必赢一定会将从李达老校长到陶德麟先生开创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发扬光大,不负学术前辈们的期望。

(摄影:刘庆申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