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莫西·威廉姆森谈他自己的哲学”系列讲座第四讲——知识优先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1-26
本网讯(通讯员史云龙)2021年11月20日晚,由biwn必赢主办的“蒂莫西·威廉姆森谈他自己的哲学”系列讲演第四讲圆满举办,讲演主题为“知识优先”。本场讲演通过学术志网站平台直播,biwn必赢程勇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哲学院叶茹副教授评议。biwn必赢以及校内外、海内外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讲座,截止11月24日,参与本次讲演直播或事后观看视频的近1200人次。
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威廉姆森教授讲述自己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知识优先”路径;第二个部分武汉大学哲学院叶茹副教授提问,威廉姆森教授进行回应。
许多历史资源影响了威廉姆森教授形成“知识优先”的想法:一是后盖梯尔时代的知识论。自从盖梯尔于1963年反驳了知识不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许多知识论学者试图用真、信念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分析知识。随着更多反例的举出,分析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威廉姆森教授认为这类工作是令人失望的,部分原因在于“知识”一词没有如此复杂的含义。威廉姆森教授第二个灵感来自于意向性心理状态(intentional states)和信念的对比。意向性状态与信念都旨在匹配(match)心灵与世界,可后者试图让心灵去符合(fit)世界,前者试图让世界去符合心灵。正如行为和意向性状态有密切联系,威廉姆森教授认为知识与信念也有类似的密切联系。三是威廉姆森教授的“知识优先”路径形成于一些历史语境。“知识优先”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牛津的实在论(Oxford realism),如库克·威尔逊(Cook Wilson)等人。尽管威廉姆森教授并不认同某个特定版本的牛津的实在论,但他被这样一种想法深深吸引,即将实在(reality)置于比表象(appearance)更高的知识论地位。另一些使威廉姆森教授获益的讨论包括心灵哲学中外在论(externalism)的发展。内在论(internalism)认为所有心智状态都是内部的(internal);外在论认为一些心智状态不是内部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普特南(Hilary Putnam)与伯奇(Tyler Burge)等人的论述为关于命题态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s)的内容的外在论提供了支持。威廉姆森教授将外在论的想法从命题态度的内容拓展到命题态度本身,进而认为知道(knowing)是一种心智状态。他还说我们可以把“知识优先”路径看作外在论革命的第二波浪潮。
在《知识及其限度》一书中,威廉姆森教授拒绝将知识理解为“信念加上什么东西(belief plus)”,而主张将信念理解为“知识减去什么东西(knowledge minus)”。这类似于拒绝将行动理解为“尝试(trying)加上什么东西(trying plus)”,而主张将尝试理解为“行动减去什么东西(action minus)”。威廉姆森教授还主张将一个人衡量假说的总体证据与他的全部知识相等同(evidence=knowledge)。一些人不认为知识可以承担这样的规范角色,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有时无法获知自身知识的限度。威廉姆森教授的回应是,反对者假定了认知规范(epistemic norms)必须是透明的(transparent),但正如许多规范,例如法律规范,不必是透明的一样,认知规范也不必是透明的,因此这个反驳是无效的。
在讲座第二部分,叶茹副教授对威廉姆森教授进行了提问,威廉姆森教授进行了回答。叶茹副教授的问题有:一,如果认为证据是知识,我们是不是得说所有的学习实例(learning stances)都是命题式的?证据是知识议题在贝叶斯主义理论下的表现如何?二,威廉姆森教授谈及知识是安全(safe)的信念。这是否是一种对于知识的分析,这与知识的不可分析性(unanalyzability)是不是矛盾的?
针对第一个问题,威廉姆森教授认为“知识优先”路径与贝叶斯主义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两者中证据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贝叶斯主义更关注人信念的内在一致性(internal coherence),主张人随着证据的扩大而不断更新自己对于命题的相信程度,但对于什么样命题可以称得上是证据缺乏规范性的要求。过分依赖贝叶斯主义会使知识论枯竭(impoverished)。一些疯狂的,认知上应该反对的信念如对于疫苗的阴谋论也有可能是一致的或通过根据证据更新信念而得到的。知识论应该对此发表些看法。威廉姆森教授认为他的理论给什么是证据提供了独立的规范性限制。
针对第二个问题,威廉姆森教授认为将知识看作安全的信念总的来说并没有违背知识的不可分析性。他认为有且只有知识才能校准(calibrate)安全性(safety)。正如大卫·路易斯通过反事实语句解释相似性(similarity),将知识看作安全的信念在表面上滋生了循环,但实际上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认知的结构性信息(structural information),因此算不上是真正的循环。
程勇教授接着提问,目前学界对于威廉姆森教授的“知识优先”路径是否有反驳的论证,例如认为知识必须以某种方式被分析。威廉姆森教授的回答是,如果你在心灵哲学领域持一种内在论立场,可能会认为知识必须通过一些更基本的词汇得到分析。但正如我们所见,有许多反内在论的论证。另外,哲学家们似乎有一种寻找概念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习惯,但科学家们似乎不经常这么做。也许哲学家们应该部分放弃这个习惯,才能获得对一些事物更充实(productive)的理解。
最后,主持人程勇教授对威廉姆森教授的此次讲座表达了感谢,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吴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