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biwn必赢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世界著名汉学家、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来我院讲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10-31

10月29日下午,世界著名汉学家、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应邀在我院大报告厅为师生作了题为《中西绘画基本特征之比较》的学术报告。外语学院朱范教授、德语系主任包向飞出席。报告会由邹元江教授主持。

卜松山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与西方的绘画或艺术相比,中国的绘画或艺术遵循着哪些原则?就这个问题,卜教授从欧洲与中国的艺术概念、艺术家、艺术的内容、技术和形似、美学的核心价值等五个方面加以了阐释。

卜松山教授认为古希腊有七门自由的艺术,但在今日的理解中,它们没有一项是艺术,而只是知识;西方在中世纪,艺术几乎全部是神圣的艺术,而美则是上帝之美的显现;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的艺术概念开始世俗化,并扩展到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戏剧等门类;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西方艺术的概念发展到了顶峰;到了后现代时期,西方艺术呈现出“怎么都行”的特征,而艺术作品从艺术家那里独立出来。卜教授认为,建筑和雕塑是古希腊和罗马最重要的两项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得到了继承,比如法国的亚眠大教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等就是最重要的代表。

卜教授认为,儒学的“六艺”代表着中国早期的艺术观,也同时是贵族阶层的基础教育,而只有到了宋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此时强调绘画及书法的业余性和艺术的趣味,绘画与书法开始成为文人的业余爱好。前现代的中国艺术深受传统的影响,个性化和怪异的风格也受到推崇。而到了现代,虽然传统的艺术依然有生命力,但在艺术领域西方的绘画却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人对西方的艺术耳熟能详,可是西方人却并不怎么了解中国的艺术。在卜先生看来,建筑、雕塑等在中国虽然也存在,但并不扮演主要的角色,雕塑并不被看作是艺术,因为雕塑的过程更像是体力劳动。而书法却具有中国艺术之首的地位,比如王羲之、黄庭坚、毛泽东的书法,直至当代徐冰等人的书法都被推崇。

从绘画的内容上看,卜教授认为欧洲绘画表现的多是宗教、神话、历史题材画、肖像、文化的景观等,其表现的对象是文化,比如耶罗尼米斯·博斯、波提切利、扬·弗美尔、伦勃朗、塞尚等人的作品就是代表。而中国绘画表现的则主要是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包括宗教人物),其表现的对象首先是大自然,比如黄公望、董其昌、八大山人、郑板桥等人的作品就是代表。

从美学的核心价值来看,卜先生认为欧洲美学的核心概念是美、崇高、独创性、充实等,因此欧洲绘画强调光与影的结合,追求形式、逼真性,最显著地体现在焦点透视上,这是从文艺复兴时期起一直到现代对艺术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看法。而中国美学则注重生命力和自然的创造力,追求气韵生动、言外之意,在鉴赏方面侧重大师的传统、印章、题字等,因此,在中国艺术中逼真性不受青睐,而多追求画外之意。

卜先生的结论是,中西艺术或绘画有相当大的差别,但也有一些相同之处,而相互的误解往往是在不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黑格尔对中国艺术的贬低。在卜先生看来,欧洲和中国在艺术领域的确有一种张力或对立,比如精神和形似、创造的自由和规则性、自然和文化之间的不同等等,但或许这些也只是表面上我们习以为常的对立。

卜教授的报告激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兴趣,他认真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中西艺术的张力、文人画的价值等诸多问题。(文:屈行甫,摄影:宋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