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biwn必赢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人民出版社】赵俊华 张春妹 李杰 刘毅 严瑜译著:《牛津中国心理学手册(上、中、下卷)》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10-07

书名:牛津中国心理学手册(上、中、下卷)(文化心理学精品译丛)

作者:[美]迈克尔·哈里斯·邦德 主编

翻译:赵俊华 张春妹 李杰 刘毅 严瑜

审校:钟年 赵俊华 张春妹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并具领先地位的中国心理学述评手册,它以空前的复杂性和先进性涵盖了人类机能领域。在全书41个章节中,作者引用学术界研究成果,整合了包括从儿童社会化、数学成绩、情感、双语和中国人思维风格到中国人认同、人际关系、领导力过程以及精神病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英文和中文研究。对中国人是如何以及为何建立起这样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特色

一是全面性和实用性:全面性是本书的大特征,它涵盖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为本学科提出了一个具有理论性的整体框架,并为具体研究领域提供了方向性引导,有些章节涉及具体案例,使读者能从案例中体会中国心理学的独特性,并从中获得指导,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二是学术性:本书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汇编,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手册的每一章节都是具体研究领域的知名研究者所作,为读者提供了可靠的引导。


《牛津中国心理学手册(上卷):认知与学习》

译:赵俊华  张春妹

审校:钟年


内容简介:

本卷的主题是认知与学习,涵盖了对中国心理学的界定、文化中国人的思考、文化与大脑的相互作用等,将引导读者对心理层面共同的文化基因进行深切的认识,并从中国人的养育态度、语言学习、数学学习、思维风格、教学心理动机、动机心理这些具体的认知与学习层面发现中国人独有的心理特点,这些将会推动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并不断追求心理学工作者文化使命与担当的展现。

目 录:

译丛总序一

译丛总序二

引言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时代的到来

第1章 中国心理学的前景

什么是中国心理学?

心理学传入中国

最初的推动力

早期制度发展

中国大陆的心理学

其他地区的心理学

后现代转向

中国心理学的未来

第2章 华人心理学中的“中国的”指什么?“中国人”是谁?

华人心理学的多重含义

身份政治和中国性定义

华人心理学的含义

小结

多元文化华人社区里的身份政治社会心理学

总结

第3章 文化大脑:基因、大脑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中国人民:一个短暂的基因遗传史

大脑、基因和文化

总结

第4章 中国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

文化与社会情绪发展:社会背景论者的观点

中国儿童的社会情绪功能:普遍性、意义和发展模式

社会和文化变迁对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

总结和进一步研究

第5章 当今中国的父母养育和儿童社会化

西方框架下细察当今中国的父母养育

当今反映本土概念的中国父母养育

再谈中国父母养育的持久的主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论

第6章 语言和大脑:来自中国的计算和神经影像论证

计算研究

神经影像学研究

总结

第7章 中国儿童的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

中文读写能力的基础

认知语言发展

父母对培养言语和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汉字的分类和典型结构

中国儿童怎样形成对汉字特征的理解

阅读理解

结论

第8章 理解中国语言中的阅读障碍:从基础研究到干预

字母语言中的阅读障碍

中文书写系统的特征

与日语和朝鲜语比较

中文里的阅读障碍

有阅读障碍风险的中国学前儿童

早期鉴别和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鉴别阅读障碍的两阶段模型

中文三层阶段反应应——干预模型

结论和未来展望

第9章 中国人的双语学习

概述

认知和认知神经加工

童年期的汉英双语习得

总结和进一步研究

社会语言学方面

总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10章 中国儿童的数学学习从家庭到学校

中国儿童早期数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数学教学

中国学生数学成就的文化背景

中国学生所达成的数学成就情况

第11章 思维风格

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

中国人中庸(折中)思维

中国人变得信念

中国哲学

尾声

第12章 用中文学与教的方法

深层与浅层的学习方法

折中方法

中西方研究的综合

环境对于学习方法的影响

学生对教学、学习和知识的观念

好的教学

建构主义:一个在亚洲有效的西方理论?

帮助学生改变观念和方法

结论

第13章 中国学生的动机和成就

学业成就

社会文化和动机解释

综合分析

进一步的研究

总结性评论

索引

译后记



《牛津中国心理学手册(中卷):自我与情绪

译:李杰

审校:钟年 张春妹


内容简介:

本卷的主题是自我与情绪,涵盖了中国人的自我、人格、信念、价值观、幸福感及精神性、中国人的应对方式、心理障碍及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及老龄化等主题的研究。阅读本卷,读者将会了解到:中国文化如何塑造中国人的自我?中国人的幸福感来自何?中国人如何看待自我与世界?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心理?什么是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方法方式?会感受到急剧变化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心理的动态变化;并且会更加谨慎的解读心理过程,重视文化普适性和特殊性,以期增进全文化理解和融合。

目 录:

第14章 中国人的情绪有多独特

情绪的结构

自我意识情绪

情绪反应

情绪的社会化

结论

第15章 中国人的信念

信念的类型学(typology)

中国传统信念

心理信念

社会信念(Social Beliefs)

环境信念

中国文化本土信念

结论

第16章 “中国人”价值观的多重框架:从传统到现代及以后

前言:中国文化比较的背景

价值观作为国际比较的基础

用于理解文化价值观的西方概念

价值观研究者面临的挑战

在价值观研究中整合主位和客位观点

研究”中国人”的途径

中国人价值观研究总结和未来问题

第17章 关于中国人的自我,我们知道些什么

——以自尊、自我效能、自我增强来说明

自尊

自我效能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偏差

讨论

第18章 从本土人格到跨文化人格中国人个性测量表

翻译和改编测验

中国文化中土本土人格测量的发展

CPAI的效度检验(validation)

CPAI量表的应用

从本土人格到跨文化人格

第19章 熊猫之地的心理学和老化

背景

老化过程几乎没有跨文化差异

老化过程的跨文化差异

总结、注意事项和未来方向

第20章 中国人的幸福感

幸福的文化概念

什么是幸福?民族心理分析途径

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的SWB观点观念

幸福的文化相关因素

不同文化基础的共存和整合

ISSWB量表中的条目

第21章中国人的精神性:批判性综述

生命意义和生活目标

中国人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和反应

宗教性、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

宽恕作为精神性质

希望和无望

中国人的精神性和康复/健康促进

概念上、方法学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结论和未来方向

第22章 中国人的精神障碍

诊断框架

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prevalence)

具有文化特异性表现的诊断分类和现象

治疗与疗效

污名:心理困扰和求助的接受度

结论

第23章 中国的临床神经心理学

中国临床神经心理学历史概述

临床培训和认证

测评工具

最新科研成果

第24章 中国人应对之道(途径

“被动”应对之道

灵活应对之道

寻求社会支持之道

接下来是什么?应对知道的将来

结语

第25章 中国人的患病行为

中国人心理苦恼的水平

心理苦恼的文化表达

文化对求助的影响

文化世俗信念与求助行为

中国人患病行为周遭的污名

塑造中国人患病行为的结构问题

未来方向

第26章 中国社会的社会社区心理学

定义社区心理学

核心价值观和原则(central values and principles)

权力和赋权

多样性和参与性

合作(collaboration)

公正

中国社会的社区心理学

中国香港的社区心理学

中国内地关于社区心理学的研究

政府主导的项目:社区心理学,香港模式

重整中国社会社区心理学的发展

结论

第27章 中国人的心理治疗年的工作进展

本土心理治疗(Indigenous psychotherapy)

中国人的西方心理治疗

心理病理学过程

模式的迁移:东西融合

未来方向

索引

译后记


《牛津中国心理学手册(下卷):社会与管理》

译:刘毅  严瑜

审校:钟年 赵俊华


内容简介:

本卷的主题是社会与管理,关注于中国人在人际沟通和互动中体现出的特殊心理,不仅探讨了中国人走出国门、海外游子的跨文化适应,也讨论了在中国人的内部社会生活中的面子、孝道、家长、人情等为人所熟知的概念和现象,还讨论了中国式的领导风格与上下级关系。此外,本卷还介绍了先前研究所忽略的心理学在中国人其他生活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包括体育运动、消费、政治领域等,这些都极大的扩展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目 录:

第28章 儒家社会中的脸面与道德

儒家社会中脸面的秘密

中国人脸面概念的文化起源

儒家的世俗伦理学

中国社会中的心理社会圈

儒家社会中的道德

台湾人的丢脸面

大陆人的丢脸面

维护与获得脸面的导向

做脸面和挣脸面

大我和小我

丢脸面的社会事件

关系和有/没脸面

角色义务和成就类型

送礼和消费行为

组织中的脸面动力

第29章 中国人的合作与竞争

个体内水平

个体内冲突

未来研究方向

第30章 剧变中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

友谊

恋爱关系

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

结论

结束语

第31章 中国人社会关系与行为的性别视角

理解男女性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取向

传统与当代对于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影响

社会角色的变化和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压力和多重角色卷入

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两性关系和暴力

结论

第32章 中国文化心理学与当代交流

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与交流

结论

第33章 华人政治心理学:华人社会中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多样化和模式

华人世界的政治参与与历史

政治参与的结果

总结

第34章 华人的社会认同和群际关系:仁慈型权威的作用

跨文化心理学的转变

自我分类理论的自我

集体主义:核心是关系取向,而非基于分类的差异

关于华人认同的本土心理学

华人治国方略和认同的历史实践

迈向现代化的痛苦转变

华人叙事心理学

当代华人的社会认同何群系关系

总结

第35章 华人领导研究进展:家长式领导极其完善、修正与其他领导方式

家长式领导的初始模型

家长式领导的发展与修正

传统、专制型领导之外的其他观点和理论

华人领导的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

第36章 华人消费行为:内容、过程和语言效应

内容的作用:文化差异的维度

加工差异

语言效应

结束语

第37章 运动心理学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运动心理学中的人才选拔

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

中国的心理训练及其应用

场上心理支持

未来趋势

第38章 四海为家:海外华人的文化移入和适应

文化移入的模型

文化移入和适应

华人家庭和文化移入

结论

第39章 跨文化互动:华人语境

跨文化互动序列

选择性知觉

群体内/群体外分类

归因差异

行为规则

关系型人格主义

和谐与脸面工作

华人的自我认同

情境语境

应用

结论

第40章 独特的华人心理学;抑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基本性基本问题

本土华人现象

第41章 华人的心理学科研究迈入我们的21世纪:前进的道路

迎接科学挑战

华人独特吗?

本土研究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除了展示文化差异

我对中国文化的中国人民的感谢

索引

译后记